1、“拳打一条线”。
嵩山少林寺文武学校——少林拳的演练方式是在一条线上产生的一种直线运动。线,从几何学的概念上来讲即两点定一线,它的窜、蹦、跳、跃、侧、扑、滚、翻、进、退、纵、横均在一条直线上,不产生复线。因为,从实践的角度讲,攻击一方与被攻击一方之间的交战方式不外乎两种,即直线进攻和弧线进攻或中间突破与迂回包抄,无论哪种进攻方式,都必须符合在瞬间用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量,最短的时间,最短的距离闪电般地击中对方,产生最佳的打击效果。如八卦、太极弧线进攻和迂回包抄就体现的非常明显,而少林武术则更注意直线进攻和中间突破。这是因为,在实践过程中,进攻方逼近被进攻方时,很难采用弧线进攻和迂回包抄的方法,因为进攻方的一举一动都在被进攻的双目控制之下,特别是在一对一或面对面的情况下(偷袭或突袭例外),这种进攻方式更难实现。其次,弧线进攻的幅度比较大,迂回包抄又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在军事实践中很容易被对方发觉而贻误战机。而直线进攻则可避免这些缺点。因为从数学角度讲,“距离为最短”,它更能体现少林武术的特点。在军事实践中,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勇猛而又直接的进攻方法迅速摧毁对方。在现代的运动项目中,我们仍可以看到古代演变过来的以直线进攻方式进攻对方的军事项目击剑。
2、“滚出滚入”,是少林武术在运动中的一种特殊运动形式。
少林寺武校——它主要是指人体的上肢和躯干在运动过程中呈螺旋状,或旋,或转、递级延伸,协调周身的力最达到以气催力,迅速出击对方的目的。在进攻对方时,旋转中的直线能给人以飘忽不定的感觉。实际上,少林武术的“滚出滚入”的特殊运动方式,我们可以给它归结为一种“圆”的运动中的一条直线。当外力作用于圆的切点时与一切线产生的夹角越大即作用力越小,当外力通过切线垂直穿过圆心,所产生的作用力为最大。在实践过程中,少林武术的运动轨迹和运动方式为:“圆的运动中的一条直线”。当进攻方与被进攻方交战时,攻击方的打击力遇到的外力,即水平方向的阻力180度,几乎没有形成打击力就迅速地通过切点,使攻击力顺利突破被攻击方的防线,准确击中对方,达到进攻的目的。少林武术的特点“滚出滚入”是攻防之间瞬间的变换方式。所谓攻中有守,守中有攻就是通过攻守双方的频繁变换,来取得最佳的打击方法形成最佳的打击效果。
3、“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是少林武术的又一显著特点。
少林寺武术——它是指上肢力量在运动后取静止姿势时上臂与前臂之间的夹角关系,给第二次攻击留下埋伏。这样,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充分利用肌肉的条件反射来加强力量。“出手如放箭,回手似火烧”是对少林武术“曲而不曲,直而不直”这一特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4、少林武术套路繁多,包罗万象。
在中华武术这个大家族里,少林武术以其丰富的内容、众多的套路,在武术界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它各个武术流派无法比拟的。目前《少林武术举械录》里共收录有关少林武术套路二百一十套,练功方法八十一种,其中套路包括拳术四十九套,器械七十一套种,对练三十七套。其它四十三套;练功方法包括桩功、手功、臂功、头功、足功、腿功、胸腹背功等,另外还有十余种其它功法。它基本上包括了各个武术流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风格特点,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武术宝库,给研究中华武术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根据和历史资料。
5、“拳打卧牛之地”是少林武术的运动方式的又一显著标示。
河南少林寺武校——通俗地讲,就是在卧下牛的地方也能从事武术练习,少林武术的练习场地是在一个长约六米,宽约半米的长方形范围 进行的(近似于击剑的运动场地)。这样,一是在深山区 ,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从事武术训练,不受场地大小的限制;二是在军事实践过程中,可以在狭小的地域 单兵作战时,充分发挥自己武艺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