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文武学校——少林功夫的起源以及发展: 人们一提中国功夫,言必称少林。
千百年来,少林教练及其俗家 遵照着这条玄奥的哲理创造并发展了少林武术,寺以禅显,拳以寺名,进而著称于世。
少林武术已成了中华武术的象征,也是目前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少林武术的起源和形成一直众说纷纭。大多认为是 迦牟尼佛第28 代 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9年,创立了中国禅宗和少林功夫。实际上,少林武功并非一人所创,是少林寺众僧和俗家 ,在长期修禅、修道、健身和自卫的艰难实践中,根据中国其他武术深化所得。其形成于三方面的需要:一是僧人在坐禅中,常常出现头脑昏沉、思绪混乱、失去记忆等症状,这就需要调理身体,于是就促使僧人练习武艺,活动筋骨,强壮体魄,以更好地修禅;二是护身的需要。
少林寺当时是荒凉偏僻的山野,常有野兽与强盗出没,这就需要习练武功以加强自身防卫;三是护法、护寺、护国的需要。静极生动,动极惊天,禅拳归一,是少林功夫的真谛。
综观中华武术各流派,或是九流一源,逐步归附少林派,被汲取精华而形成万法一门的少林武术;或是少林某一功法被高手提升和 化,而逐渐形成的新的门派。故云:“天下功夫出少林”。
少林武术依前人所传达三百六十余门,另一说法为七百余种,有些已失传,目前仍流传的有一百多种。主要内容有:易筋经、童子功、器械、轻气功、硬气功、擒拿格斗、散打搏击、72 艺和防止运动创伤、少林骨伤科防治技术和少林治伤秘诀等。目前,少林武术分为传统武功和竞技武功,其中,传统武功为其精华。传统武功又分为“功夫”、“拳法”两部分。功夫旨在练气练力,为强身健体之术,克敌制胜之本。如“心意把”、“少林十三趟金刚把”、 “少林罗汉十八手”、“少林六合拳”等。拳法为临战时防卫、技击大法则。如“少林罗汉拳”、 “通臂拳”等。其中,又以少林拳术为典型代表,其特点是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朴实无华、利于实战,招招式式非打即防,没有花架子,不受场地限制,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其风格主要体现一个“硬”字,攻防兼备,以攻击为主。拳式不强调外形的美观,只求技击的实用。步法进退灵活,眼法讲究以目视目,运气要气沉丹田。其动作迅速如电,转似轮旋,站如钉立,跳似轻飞。 现在已整理的少林武术共有380 套。
著名的拳术套路有小洪拳、大洪拳、罗汉拳、猴拳、虎拳、螳螂拳、醉拳等。器械套路有达摩剑、少林棍、少林乾坤刀、梅花枪等。
学习少林功夫的好处: 第一:强身健体。 在武术套路运动练习中,整套拳术完成需要一定的体力和肺活量。
青少年、儿童,经常参加武术锻炼,通过科学的练习方法,可使骨密度增厚,可增强各关节的稳固性和灵活性,提高肌肉的弹性和撞击能力;提高体 脏器官的功能,增强抵抗和免疫能力
第二:改变精神面貌。 武术运动特别强调精气神的修炼。这种修炼主要以套路运动形式为主,它的每一个手型、手法、身型、身法、步法和眼法的练习,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达到炉火纯青、一气呵成的地步。起伏转折、刚柔相济、窜蹦跳跃、闪展腾娜、英姿飒爽,充分体现了武术迷人的魅力。坐如钟、站如松、卧如弓、行如风,是一个优秀武术运动者人备的素质。
第三:修身养性。 习武者需要有吃苦耐劳、忍耐克己、知难而进的精神。先辈曾言:“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明德”。作为一名习武者,从小就应该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坚强的意走和高尚的品质,把武德教育放在第一位。
人得病的主要原因是体 经脉不通、气血不畅所致,所以习武之人不仅自己很少得病,身体和意志力都很顽强。
少林武术凝结了千百万人民的心血,在漫长岁月中由中华民族无数武林高手发展流传下来,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幼儿从小学习武术,能有效地提高大脑的反映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还能纠正独生子女的“娇、骄”二气,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集体观念,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坐、立、行更有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