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是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方法。两广人称为功夫,民国初期简称为国术(后为中央国术馆正式采用之名称);被视为中国文化之精粹,故又称国粹。由于历史发展和地域分布关系,衍生出不同门派。
中国武术主要内容包括搏击技巧、格斗手法、攻防策略和武器使用等技术,又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范畴。从实践中带来了有关体育、健身、和中国武术独有之气功、及养生等重要功能。理论中带来了不少前人之经验和拳谱记录。运动形式有套路和对抗等。因此,它体现中华民族对攻防技击及策略上的理解。加上经验上积累,以自立、自强、健体养生为目标的自我运作,套路运动有拳术、刀、枪、剑、棍等。练习套路时显示出身体动作之优美姿态。中国武术往往带有思想冶链的文化特征及人文哲学的特色、意义,对现今中国的大众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武术是通过训练格斗技能,增强身体素质,磨练精神意志的一种运动手段。它是以攻防格斗技术为基本内容的一项体育运动。起源于人类早期狩猎实践活动,人类为了猎取食物和抵御猛兽的袭击,必须同凶禽猛兽格斗,则逐渐形成了以攻防格斗技术为基本内容的武术。由于氏族社会的形成,各部落的战事发生,武术在其发展的长河中又逐渐与军事技术结合,成为人类训练攻防格斗技能的手段。
历史发展至明清时代,热兵器逐渐发展,相应的冷兵器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也就是说,人们对攻防格斗用于军事手段的意识消退,而以它强健体魄的作用作为主要的功用了。人们将攻防动作编入假想格斗的套路中。于是,武术以一种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形式在我国开始流传。
受现代世界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奥林匹克运动宗旨的启迪,我国武术工作者清醒地认识到武术具备了娱乐、教育、竞技和身体锻炼等体育的全部属性,而其格斗的本质与现代竞技体育的特点不谋而合。因此,工作人员将武术运动开辟了散打比赛,并以一种竞技体育的发展形式与现代竞技体育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