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嵩山少林寺文武学校是 招生机构,河南登封市嵩山少林寺最权威少林寺武术培训学校,佛门圣地讲究“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佛教与“打斗厮杀,以死相拼”的少林武术是水火不能相容的。然而,在史称“佛门圣地”,“禅宗祖庭”的少林寺,佛教却和武术联系在一起了。
少林寺“武以寺名,寺以武显”。嵩山少林寺作为“主于搏人”的少林武术的发源地而名扬天下,少林寺更以英勇善战的“少林僧兵”而永垂少林寺史册。
全国所有的 ,唯有嵩山少林寺才有僧兵。按佛教的规矩,佛门 起码要坚持五戒(戒杀、戒盗、戒淫、戒酒、戒妄语)。少林僧兵南征北战,打杀贼寇,究竟属恶属善?算不算犯戒?还得从历史说起。
少林寺自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跋陀开创,以僧稠禅师开始,开习拳练武之风。经历历代僧众发展充实,吸取民间武术的精华,形成自成一派的少林武术。但仅限于寺 演练,目的在于强身健体,保寺护院。到了唐朝,少林寺以昙宗、志操为首的十三棍僧匡扶正义,救唐王刘世民,大败敌将王世充,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唐王刘世民颁诏书,封爵赐田,并准予少林寺常备僧兵。这便是少林僧兵的起源。
少林寺号称“禅宗祖庭”。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是佛教与道教和儒家思想逐步融合的产物。在封建统治者的支持下,少林僧兵实际成了封建帝王征用调动的“御用武装”。他们用“忠孝节义”思想替代佛教“无君无臣、无父无母”的教义,成为少林僧兵存在的理论根据。
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本身就是武林高手,他支持少林寺汇集全国18家武师和当朝名将交流技艺,使少林寺武术得以充实提高和发展。元朝少林寺的 福裕被皇帝任为当朝国师,他倡导武术,支持僧兵练习武艺,使僧兵的战斗力长盛不衰。明代是少林寺发展的顶峰。少林僧兵应诏赴边杀倭寇立功者就有500多名,少林常备僧兵,有时达千人以上,兴盛无前。清代是少林寺的低潮,朝廷怕少林寺僧兵反清复明,多次降旨禁武。少林寺僧兵四散,云游四方。少林寺的少数少林教练习武也只能深夜偷练。
抗日战争时期,皮定钧进驻豫西,动员少林寺僧众抗日救国,使少林武术枯木逢春。少林寺小和尚中有许世友、钱钧两位当了将军,两位当了师长,三位当了营长,一位当了公安局长。
解放后,少林寺虽然没有了僧兵,但少林僧众遵纪守法,拥护政府的改革法令,为保护少林寺文物做出了贡献。
少林寺僧兵自唐朝以来主流是爱国的,在抵御外国侵略者的战斗中是立下了功劳的。他们杀敌,卫民,实是做了很多大善事。是为佛护法,庄严国土,利乐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