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少林寺武术学校.在五一黄金周来临之际。分享了少林功夫学校奉献千张秘方.今天分享中国武术与少林寺武术学校秘籍
“外家拳法数少林”,谈到中国武术流派的发展,必须要讲讲少林寺。少林寺在河南省登封县境 嵩山少室的北麓。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 年)。从建寺起,就有武装僧兵保卫寺庙财产的安全。隋朝末年,农民起义,群雄割据,少林寺处在交战的中心。当时割据洛阳的王世充与以关中为根据地的刘世民在嵩山一带激烈交战。少林寺审时度势,决定投靠刘世民。寺僧“志操、惠瑒、昙宗等,率众以拒伪师,抗表以明大义,执充侄仁则以归本朝”(斐漼《嵩岳少林寺碑》),受到刘世民的特令嘉奖。
大唐王朝统一天下之后,又赐给少林寺田地、水硙,“屡被恩宠,历代相继修营”,并特准自建武装僧兵。从此,少林寺僧在诵经拜佛之余,有了练武的传统。 据《北拳汇编》记载,“少林派亦称外家,赵匡胤其开山祖也。匡胤挟有奇技,秘不示人,醉后曾与群臣具言其奥蕴。寻悔之,又不欲食言,卒置其书少林寺神坛中。其法以硬攻直进为上乘。”这一说法有附会之处:赵匡胤不是少林拳法的始祖,但在宋代形成的拳术套路中,赵匡胤三十二势长拳是最著名的套路。
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何良臣的《阵纪》,在介绍明代的拳法流派时,都把”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列为第一位。少林寺从习武练拳的需要出发,吸收了这套长拳精华,作为少林拳法的基础是可能的。 到了明代中叶,少林寺棍法已自成一派。戚继光在《纪效新书》 绍当时全国器械流派时说,“少林寺之棍法与青田棍法相兼,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皆今有名者”。程冲斗在《少林棍法阐宗》中也说,少林棍法是“名闻天下”的。棍属于短兵器(这是相对长枪、大刀等兵器而言的),不过六、七尺长,使用时可以扎、砸、劈、盖,是各种兵器的基础。少林棍法在明代就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流派,为发展其它兵器武术奠定了基础。
武术是由武艺发展演变而来的。虽说”花枪花棒,上阵无用”,但经常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各种进退击防的招式,仍旧可以作防身自卫的本领,少林寺僧习练武术,身强枝精,在明代中叶参加了江浙沿海的抵抗倭寇战争,取得了胜利,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颂,使少林武功由此名扬天下。《松江府志》记载,在当时全国召募的各兵种中,”以少林寺僧兵最为骁勇”,在都司韩玺的带领下,“于烟墩斩倭八十余,解上海之围”。这是明代抗倭战役前期中最大的一次胜利。据《江南经略》记载,由天真、天池二人率领的少林僧兵四十余人,屡次作战,都“大破倭寇”。《吴松倭变志》也说,以月空和尚为首的三十多个少林寺僧兵,作战勇敢,“多所战获”,“敌遇者即仆”。在一次猝不及防的作战中,他们被敌人包围,寡不敌众,全部英勇牺牲。
由以上史料可以看到,少林寺僧兵参加抗倭战争的人数是不少的,在战争中都英勇善战,奋不顾身,为捍卫祖国领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作出了贡献。为此,明朝廷曾数次派人祭祀嵩山,修整少林寺庙宇,在《少林寺志》上留下许多明朝士大夫赞扬的诗文,顾炎武在《日知录•少林僧兵条》中,就用赞叹的口吻写道:“嗟乎!能执干戈,以捍疆场,则不得以其髡徒而外之矣。“少林寺僧人的武功在明末得到发展,并名扬海内,和他们的爱国主义行动是分不开的。
清初数十年间是少林寺武术大发展的时期。《少林拳术秘诀》中说:“少林技术之传,以明室鼎革后,至前清顺、康数十年中,为练习最精时代,顾斯时有明代天演贵胄之裔与故老遗民、忠烈侠义之士,愤宗社之丘墟,痛种族之沦丧,恢复无计,偷生草莽,隐待时机之至,又恐此身痿靡,习于疏懒,遂殚精奋力于击技之练习,欲以卧薪尝胆之志,而为灭胡兴汉之谋。”明末遗老隐身少林寺以为”灭胡兴汉”之谋,当然和少林寺僧具有浓重的民族主义色彩有关。明末遗民顾炎武在《题少林寺》诗中说:“寄语惠瑒流,勉待秦王至”,就是希望少林寺僧能再一次帮助新的秦王,建立不朽的功勋。
据传说,明朝宗室朱德畴在明亡之后,隐入少林寺剃度为僧,后来当了少林寺的主持,自号痛禅上人。由他所制定的”少林寺十戒”中,第一戒就说,“肄习少林技击者,必须以恢复中国为志愿,朝朝勤修,无或稍懈”。因此,清初少林寺武术的大发展,带有浓重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的政治色彩。这一色彩得到了受清统治者的民族压迫的广大人民所同情。清朝初年各地组织的反清秘密会社,便利用少林寺的声望传布民族反抗情绪。
如《洪门问答》中记载:“武从何处学习?在少林寺学习。何拳为先?洪拳为先。有何为证?有诗为证:猛勇洪拳四海闻,出在少林寺僧:普为天下归洪姓,相扶明室定乾坤。”《夭地会》在叙述其组织发起时也归功于少林寺僧。“康熙时,西鲁番造反,皇上出下榜文,无人敢扯。后来,少林寺憎闻知前来扯榜脢服西鲁番,得胜回朝,不受封赏。众僧一百零八人中,有一马仁福者,因打坏寺庙宝灯,受到众人谴责,心怀不忿,直入京都,诬告少林寺僧蓄意谋反。昏皇不问虚实,不念前功,派遣御林军火焚少林寺,惊动佛祖下凡,救出一十八人。师徒走到下尾岭灭清村,又被清兵追赶,杀死一十三人,只剩了五人。来至白沙湾口,只见海面上浮起麻石一块,正面写‘反清复明’,背面写‘洪英’。五人抬起,当时对天盟誓,插草为香,咬破五人手指合血一堆,写成书五本,各执一本。随至各省召集忠心义士,暗藏三点革命,誓灭清朝,扶回大明江山,共享荣华,同乐天下太平。”
不管当时少林寺僧是否参加了反清秘密组织,而秘密组织都借少林寺的名声,传播反清意识,习练少林武功,使少林武术深入于群众之中,广为流传,则为事实。清朝末年,秘密会社又繁衍有自莲教,八卦教等组织,也都是通过习武传教组织群众,并以少林武功为号召。于是少林武术便传遍全国。而少林拳木的流派繁衍丛生,犹如繁星当空,难以数数了。 少林寺武功和秘密会社的反清活动联系在一起,清王室当然不会毫无所闻。
据《雍正朱批谕示》记载,雍正五年,谕 阁:“闻向来常有演习拳棒之人,自号教师,召诱徒众,蛊惑愚民,甚至以行教为名,勾结盗匪,扰累地方。饬地方官,将拳棒一事严行禁止,如有仍前自号教师,及投师学习者,即行究拿。”清政府一方面禁止社会上教拳学棒,另一方面也对少林寺施加压力。据《少林寺志》记载,少林寺修整房舍,绘成图样由河南总督王士俊送呈皇帝正规审阅。雍正朱批:“朕阅图 少林门头二十五房离寺较远,向来直隶省房头僧人类多不守清规,妄行生事,为 门败类,今少林寺既行修建成一丛林,即不应令此等房头散处寺外,难于稽查管束。”重修少林寺,总督要预先呈图给皇帝御览,而皇帝在御批中提到“房头僧人类多不守清规,妄行生事”,可见清朝廷对少林寺的注视了。从修建寺庙的皇帝批示中,也可见清王室对少林寺实施了政治压力。素以练武驰名的少林寺僧,不得不采取隐蔽的办法,躲过清政府的耳目,在黑夜练武,这就是武术界留传下来的“练夜功”的由来。
满族人麟庆在嘉庆年间任河南省开、归、许道台,少林寺在他的营辖之 。他曾到过少林寺视察,在所写《鸿雪因缘记》中说:他向少林寺的长者提出要看寺僧们表演武术,长老再三推辞说,“寺僧们不解拳术”。麟庆说明他是慕名而来,是私人身份观阅,并说明寺僧只要“谨守清规,保护名山”,练习拳术并不违禁。经此说明后,长老才让寺僧表演了拳法;“熊经鸟伸,果然矫捷”,这个故事说明:少林寺僧虽然在重压之下,仍然隐蔽练武,保持了少林武功的传统。
在清朝最高统治者的心目中,少林寺仍是重要的监视对象。一些武功高手,不愿在 受拘束,便借募化之机,云游四方,到处招徒授武。《清稗类抄》中记载了不少少林寺僧与人比武献技的故事,并不是完全虚构的。而传说中的武林高手,如吕四娘、白泰宫、马和尚、甘凤池,也都自诩是少林,也并不都是无稽之谈。所以在清代武林中有两句传言:“天下武功在少林,少林高手在四方。”这就是说,在清政府的政治迫害下,少林武术的 已广为流传,遍及全国了。 由以上史料可以知道少林寺有一千多年的练武传统(图版21),而其大发展时期是在明、清之际,这和人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有关。秘密会社借少林拳术组织群众,遂使少林拳术流派繁生,衍化万千。也正是这种多流派的传习,才使少林学术扎根群众之中,广为流传,成为我国传统体育中的一颗明珠